6月3日,《人民政協報》刊發文章《低空經濟加速“起飛”需發展與安全并重》,報道深圳市政協常委、深圳市浙江商會會長、深圳市多彩實業集團董事長、北航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夏煒對低空經濟的發展分析與未來展望。
以下內容節選自《人民政協報》( 2024年06月03日 第09版)。
在南海之濱的廣東深圳,無人機穿梭在高樓大廈間,為忙碌的上班族送外賣;在新疆阿克蘇,植保無人機進行棉花的田間管理……曾經出現在科幻電影里的場景已逐漸“走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我國低空經濟已迎來快速發展期。未來,我們或將看到一個‘繁忙的天空’。”受訪的委員及行業代表表示,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涉及領域多、產業鏈條長,對我國經濟新動能的培育至關重要。低空經濟要實現行穩致遠,需把握好產業有序發展尺度,穩妥有序布局,發展與安全并重。
近期,《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見稿)》發布,提出將建立大興機場與雄安新區,首都機場與天津、廊坊等地區的通勤航路航線,探索“分體式飛行汽車城際通勤+城內擺渡”應用新業態。不只是北京,近期,廣東、浙江、安徽、山東、山西等多地密集出臺促進低空經濟的政策文件,搶占低空經濟賽道。
利好政策推動 后發優勢明顯
何為低空經濟?業內人士表示,低空經濟是指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航空器研發、生產、銷售以及低空飛行活動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保障、衍生綜合服務等領域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
2023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多項鼓勵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明確到2030年,我國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形成萬億級規模的通用航空產業市場。
除了利好政策推動,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產業基礎的支撐。在我國低空經濟相關產業中,無人機產業優勢顯著。
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通用航空飛行器保有量約為3173架,無人機注冊數量已達126萬架;無人機飛行時長達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截至2023年底,中國共有無人機設計制造單位約2000家、運營企業近2萬家。
利好政策的推動,良好產業基礎的支撐助力我國低空經濟加速“起飛”。
“市場嗅覺是靈敏的,多年前我國低空經濟已初露鋒芒。”深圳市政協常委夏煒介紹,他自己所在的公司“北航投資有限公司”七八年前就開始關注、布局低空產業。“從預計的市場規模來看,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潛力巨大。目前,全球主要國家擁有1.1萬座通航機場,我國目前只有451座,占比還不到5%。從這個維度上說,我國的低空空域具有非常大的產業規模和發展空間。同時,基于我國全球領先的無人機和新能源汽車扎實的產業根基,未來我國低空經濟將會呈現更加蓬勃發展的勢頭,呈現一個極具想象空間的藍海市場。”
統籌發展與安全:造飛機、搞基建、抓應用
低空經濟前景廣闊,那么如何讓低空經濟從“空中飛”到“落地用”,真正實現行穩致遠?受訪人士一致認為,可從“造飛機、搞基建、抓應用”三個重點方面著手,并兼顧發展與安全。
夏煒表示,目前我國低空經濟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挑戰在于低空經濟實現周期長,資金需求大,適航取證較為困難,商業場景仍需進一步突破創新;機遇在于政策扶持力度大,產業人才供給豐富,市場容量廣闊。總體來看,低空經濟發展正當其時。而深圳具有培養低空經濟產業的沃土,作為先行示范區,深圳可在低空經濟領域引領新潮。
無疑,在當前形勢下,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經濟形態對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但也要避免“一哄而上”,同質化競爭,同時要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從空域管理、飛行審批、配套設施建設、法規標準體系等方面強化政策支持和安全保障,因地制宜發展好低空經濟,更為重要的是要盡快推動航空產業國產化替代,保障供應鏈及國防安全。